7月9日,数字经济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员们深入那坡县黑衣壮溯源地——吞力屯、那坡县边疆民族博物馆和那坡县感驮岩遗址,领略和体验民族文化,民族风情。
上午,实践团成员们抵达那坡县吞力屯,这里是黑衣壮发展遗址村落的所在地。在参观遗址村落的古老建筑时,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黑衣壮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故事,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其中,黑衣壮的传统服饰成为了实践团成员们探索文化深度的重要窗口。这些服饰不仅以黑色为主调,彰显出简洁大方的风格,更在细节之处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不仅感受到了服饰带来的独特韵味和民族风情,更仿佛与黑衣壮的祖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共同见证了这一民族从远古走来的辉煌历程。
午后,实践团成员们前往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。这里不仅是文化的殿堂,更是红色革命精神与边疆民族团结佳话的交汇点。在讲解员深情并茂的叙述中,博物馆仿佛化身为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,缓缓展开了一幅幅既波澜壮阔又细腻入微的画面。成员们首先被引入一个特别展区,这里讲述了边疆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中,各族人民如何携手并肩,共同抵御外侮、支援前线的红色革命故事。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革命文物,如老旧的步枪、泛黄的信件、甚至是当年战士们亲手编织的腰带,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,不同民族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。随后,大家的步伐带着更深沉的思考,穿梭于展现边疆民族团结的展厅之中。这里,每一件精美的民族服饰不仅仅是纺织与刺绣的艺术展现,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;每一件独特的民族工艺品背后,都蕴含着匠人匠心与民族智慧的结晶,以及呈现出各民族间相互学习、共同进步的和谐图景。通过生动的历史场景再现,成员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不同民族节日庆典上的欢声笑语,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民族界限的深厚情感与团结力量。
随后,实践团成员还前往了那坡县另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圣地——感驮岩遗址。这座屹立于时光长河中的巨石,不仅以其雄伟的姿态守护着这片土地,更承载着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,成为了那坡县乃至整个地区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。在探访感驮岩的过程中,实践团成员们被其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。站在遗址前,望着那斑驳的岩壁,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,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坚韧与不屈。此刻,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化作了眼前这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,让人心生敬畏,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夜幕降临,实践团在那坡县召开了总结会议。会上,成员们踊跃发言,分享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次“三下乡”活动不仅让他们深入了解了黑衣壮文化的独特魅力,还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同时,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,表示将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事业中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南宁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将继续他们的探索之旅,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。他们将积极参与那坡县的社区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,以青年的热情和活力,为促进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(数字经济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供稿/文:李雯莉 图:袁睦萤)

实践团体验黑衣壮族传统服饰

实践团前往黑衣壮族发展遗址调研

实践团与黑衣壮村民合影

实践团前往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参观

实践团前往感驮岩参观